咋样炒股能加杠杆 为什么说四川是浓缩的中国胃?|新春书摘
发布日期:2024-08-09 09:21    点击次数:61

咋样炒股能加杠杆 为什么说四川是浓缩的中国胃?|新春书摘

四川是所有人的四川咋样炒股能加杠杆

只需列出自秦以来四川移民史,就知“四川是所有人的四川”所言不虚。四川历史上的六次大移民如下所列。

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秦汉时期。秦始皇为巩固统治而向巴蜀移民,规模巨大,延续百年。汉高祖又因关中饥馑而下令百姓去往蜀地就食。第二次大移民发生在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。中原战乱不休,大批人口为避战乱而迁至蜀地。第三次大移民发生在北宋靖康年间。金兵大举南下,中原战乱延绵,四川盆地却是富饶安稳,堪称乐土。陕西、甘肃、河南居民大批入川。第四次大移民发生在元末明初。红巾军领袖明玉珍率部从湖北到达重庆称帝,大量湖北、湖南移民为避战乱追随入川。明王朝平定四川之后,因战乱导致人丁稀少,朝廷组织移民入川(第一次“湖广填四川”)。第五次大移民发生在明末清初。一方面,经历多年战乱,四川遭受严重破坏,“蜀省有可耕之田,而无可耕之人”。另一方面,朝廷的鼓励政策,加之以人口压力促成外省人入川垦殖定居(第二次“湖广填四川”)。1671年四川全省人口共9万,1776年人口达779万。一百年间人口增长770万之多。第六次大移民发生在抗日战争前期,国民政府西迁重庆。大批来自东部省份和京、津、沪、宁的学校、单位和民众因战争而疏散入蜀(冯敏,移民对四川饮食文化的影响)。

历经数次移民,四川盆地就如同一个碗里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水。几乎所有四川人(含重庆),都有一个传说中遥远的故乡。比如“家在麻城孝感乡”的口口相传的家族迁移史。比如宜宾民间信仰哪吒三太子,被解读为大量福建移民妈祖信仰的映射。战火浩劫之后, 四川多地空无一人。移民来到这些地方, 并不知道此处原本的地名, 便以自己的家族姓氏命名落脚地点。比如乐山有李落祠、赵落祠、魏落渡、黄落坝、窦落坝、谭落弯、朱落冲、易落村、范落村等。“落”,即入川移民经过千里跋涉之后, 放下行李, 选择落籍于四川某个地方, 从此定居落业(向学春,四川地名与移民文化初探)。改革开放之后,四川人是最活跃流动的人口,他们出现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,勤奋谋生的同时,把四川的文化,包括饮食风味散播各地。这当然是因盆地人口压力导致,但也可以说是四川人骨子里打下的迁移烙印。就此而言,四川是浓缩的中国,四川人就是浓缩的中国人。

本地出产多样食材

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饮食习惯,比如南米北面。地理环境和气候决定了地方出产,进而影响地方饮食。四川盆地地处亚热带,南北相距八个纬度。盆地由青藏高原、大巴山、华蓥山、云贵高原环绕而成,境内有高山、高原、丘陵山地和平原,气候特征多样。这导致盆地及周边物产多样,进而对饮食产生决定性影响。

正如《华阳国志》中所言,巴蜀地区“其山林泽渔,园圃瓜果,四季代熟,靡不有焉”,“蜀地沃野千里,土地膏腴,果实所生,无谷而饱。”四川很早就有稻作,盆地河湖众多,水道河汊遍布,雨量充沛,宜于种稻。又因为稻谷产量远高于麦、粟,稻成为主要农作物,米成为四川盆地人民的主食。丰富的植物资源为植物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,蔬菜水果四季层出不穷。而畜牧业渔业则提供着多样的肉食和鱼虾水产。

与贵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四川有丰富的井盐储量,制盐规模大,以自贡为代表。此外,花椒、姜、葱、蒜是四川盆地历史悠久的调味品,油盐酱醋糖豉等都被用以调滋味。辣椒于明清时首先传入我国沿海地区,广东商人携带辣椒到达湖南地区种植,随后才随着移民传播至周边四川。辣椒虽然晚到却后来居上,已成川味最醒目的标志。气候因素对于蜀中“尚滋味,好辛香”风味的形成不容忽视。姜、花椒、辣椒和酒,都有助于去湿除寒。此外,四川风味必须提及泡菜和腊肉香肠。四川家家户户都制作泡菜,“泡菜之水,用花椒和盐煮沸,加烧酒少许。凡各种蔬菜均宜”。多少四川人去往异乡,第一要事就是备好坛子新制泡菜。腊肉香肠是在岁尾杀猪之后制作,“有以猪肉细切和以椒盐香料,纳于猪小肠内谓之灌酿肠,熏干食之味香美可口又曰香肠,其他肉类俱可腌之为待客之需,善收藏者,腊肉可放至期年色味不变”。

当地时间7月16日,阿斯彭安全论坛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小镇阿斯彭开幕,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、国安顾问沙利文等高官都将出席。

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要求空中交通管制员告知飞行员,航空公司目前遇到了通信问题。

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,其物产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。玉米、红薯、土豆等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自清代中期由移民带入四川,至清末已在四川民众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。如前所述,第二次湖广填四川,一百年间四川人口由9万增长至779万。激增的人口对于食物的需求,推动了外来高产作物的普及。以甘薯为例,道光《仁寿县新志》中记载,“薯,农民称苕,有红白两种,邑人于沃土种百谷,瘠土则以种苕,无处不宜,大如肘或如瓶,可生啖、可煮、可煨、可作粥、可磨粉、可熬糖、可酿酒,诚备荒第一物也。”与当时全国的总体趋势相同,清代以来,四川人的口粮中也大多杂以玉米、番薯、土豆。更有贫困人家,“借问平时糊口计,可怜顿顿是红苕”。

适宜的环境、丰富的物产,历史上的六次大规模移民,兼之以交通便利(古代长江嘉陵江水运极为重要)汇聚外来之物,在食料与风味的大融合大交流之中,共同造就出川菜的“一菜一格,百菜百味”。不需罗列菜名,只历数川菜的复合味型,就让人垂涎:鱼香味型、椒麻味型、红油味型、荔枝味型、陈皮味型、茄汁味型、酱香味型……当一锅红艳艳的四川火锅端上桌来,一切味皆可调,一切食材皆可烫,恰便成为了四川盆地汇集天下之食与味的最生动的见证。谁不爱川菜呢?谁又不爱四川呢?

今时今日,随着大运量交通的快捷化,食材已不分彼此;密集往来的人,则成为把地方风味携带到四面八方的媒介。回溯三处高原一处盆地的食物与风味,既有对外来食物和风味迁入的长期阻滞而形成的独特地方风味(三处高原皆典型),又有人与物八方汇聚融合而成就的活色生香(四川盆地)。人们去往异地旅游,除了游玩山水,也多会怀揣着美食攻略。我们需要对食物的地理变迁充满感激,让食料之欠缺得以补足丰盈。更应感谢地方风味的固守,无论本地人还是外来者,都可待寻得最为地道的贵州的一碗酸汤、西藏的一顿牦牛火锅、内蒙的手抓羊肉和四川的椒麻冷串串。

(文章摘自《食物的地理变迁:三处高原与一处盆地》,标题为编者所拟。经《碧山》杂志书团队授权发布。)

《碧山14:食物》

左靖主编,大象出版社,2024年1月。

举报 文章作者

相欣奕

郭健斌

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相关阅读 恐惧、无聊和文学的繁荣:隔离中的精神状态|五一书摘

魏斯盖特说:“你应该试图在隔离期为人们提供有意义的事来做。不一定要是快乐的,只要是丰富心灵的经验就好。”

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04-30 12:24 将座椅移开45厘米能阻断病毒的传播吗|五一书摘

公共卫生专家不用通过旅行禁令和封锁等钝器,仅须通过对正常的时空结构进行切割手术,就能迅速地阻止新传染病,并把对全球经济的干扰降到最低?

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04-30 11:53 科技抵制浪潮已经来临,人工智能难以独善其身|五一书摘

世界正在逐渐意识到,数据不仅有价值,而且具有影响力,甚至可以产生前所未有的决定性影响。

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05-02 10:33 人生最后一段时光,昌铜匠变成了温和的老头|五一书摘

昌铜匠已经去世好几年了,可还是不断地有人拎着旧锅、坏茶壶来我摆摊的岔路口打听他的去向:“三三,原来那个换锅底的人到哪里去了?”

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05-02 10:22 安蒂拉阴影下的孟买,印度的不平等问题|五一书摘

从指标看咋样炒股能加杠杆,印度跟南非、巴西一样,同属于世界最不平等的国家。但印度知识分子总以一种怪异的默契对这点一笔带过。

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04-30 12:5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



Powered by 网络配资开户_网络配资交易_网络配资股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